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实现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

2023-03-24

编者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围绕如何以高效能治理助力高质量发展,本报特别推出系列专题,邀请各位专家学者阐述他们的思考,以飨读者。

 

2024新澳门正版资料完整版 

三个要点促进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等相关论述,深刻阐释了高质量发展中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精准指出了高质量发展中基层治理的关键方向,为实现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锚定了前进方向、凝聚了思想共识、汇聚了奋进力量。

 

实现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点在于党的全面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的全面领导是高质量基层治理建设过程中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由于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基层治理才有更好成果、更大成绩。因此,只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筑牢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才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增强基层治理水平,从基础层面实现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

 

实现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本质要点在于以人民为中心。树高千尺,植根于大地;江河万里,回溯于其源。能不能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衡量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引领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显著提升,共同富裕前进的步伐越走越快。因此,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凝聚最大范围的人民共识、汇聚最大限度的人民力量,从目标层面实现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

 

实现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点在于贯彻执行到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领导干部态度上认不认真、执行上到不到位、能力上高不高,是影响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因素。基层治理问题多而复杂、资源少而单一,如何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危机面前寻转机,对基层领导干部提出了现实要求。因此,培育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本领强大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对于充分适应基层治理中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具有关键作用。也只有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信念感、执行力,才能将党中央的政策贯彻到基层、落实到一线,才能从执行层面实现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层治理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工程,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层治理根在城乡社区,上面千根针,底下一条线,一项项具体的基层治理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着基层基础。一方面,只有在基层治理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巩固好基层政权,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基层治理蕴含着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如何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如何整合资源、增强能力,努力把风险化解在一线,将问题解决在末端,打通服务群众、治理基层的最后一米,其中的基层创新实践是顶层设计、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这就要求在基层治理中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寓治理于服务,做到知民情解民意聚民心,将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将民心民力民愿汇聚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上来。

 

基层治理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单位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逐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形成的原子化社会的治理需求。面对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成员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治理实践突破了西方传统国家社会治理格局的束缚,建立起了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国特色治理模式。基层党组织已经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实践证明,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在基层治理全过程,才能使基层资源能力有保障,才能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

 

基层治理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要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共同体。治理与发展都具有事关社会共同体建设的本质属性,如何建设?一方面,要履行好党和政府的责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现党委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社会参与基层治理、齐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从枫桥经验到群防群治,从北京西城大妈沪里老娘舅,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基层治理互为支撑

汪仲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总书记的论述,深刻阐明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基层治理之间的紧密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总体格局中,二者互为依存、相互支撑。

 

首先,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基层治理创造了条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跃上了新台阶。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美好生活的内涵极大拓展、水平大大提升。高质量发展是美好生活的基础性条件,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必须始终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其次,坚实的物质投入和物质保障是基层治理的基础。无论是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还是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无一不是以坚实的物质投入和物质保障为基础。

 

第三,稳固的基层治理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基层稳则国家安。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离不开高水平的基层治理。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高水平的基层治理不仅有助于更加均衡、精细地满足群众需求,更有助于打造团结一心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层是面向群众需求和矛盾的第一线,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社会稳定了,人民心情舒畅了,就更加能够聚精会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最后,党的领导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基层治理的核心因素。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党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高质量发展是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党的领导使得中国式现代化能够避免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脱嵌,能够实现发展与治理的均衡。在基层治理格局中,党的领导是火车头、主心骨。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齐心协力,汇聚成共创中国式现代化伟业的磅礴之力。(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既打开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也为完善基层治理,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通过基层治理结构重塑创新,整合多方主体和多样资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又为推动高质量城市更新提供了强大保障。

 

高质量城市更新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由过去的大规模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转变的新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变化,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与基层治理紧密联系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强调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其工作重点和突破口就是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质量提升。通过城市更新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环境品质、提质物业服务、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拓展了基层治理的公共空间,提升了基层治理的实践效能。高质量城市更新,是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将党的建设延伸到基层的系统工程。通过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充分激发了基层治理各方参与主体的首创精神和实践智慧,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理念,汇聚起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以基层治理创新驱动城市更新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基层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将街道、职能部门、物业公司、社区居民以及自治组织等进行整合,集中优质资源和多元力量,推动多元共治制度化,实现协力、高效推进城市更新。很多地方在城市更新中面临了观念多元、主体多元、利益多元、诉求多样等诸多困难,以及存在的市政基础差、卫生环境差、配套设施差、安全保障差、居住条件差等诸多问题时,坚持把党的领导、依法治理和基层民主结合起来,充分运用群众的智慧、发动群众的力量,通过群策群力逐步化解问题克服困难。有的地方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让物业管理全方位融入社区治理,探索优化引进物业企业、居民自治管理、组建社区物业服务中心等基层治理模式,引导物业服务企业走出小区、融入社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城市更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通过物理层面的提升改进和治理层面的优化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优化、党群干群关系重塑、居民精神面貌更新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实现高质量城市更新与基层治理创新良性互动。(作者系青岛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以数字赋能助力城乡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

袁方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从以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上海市浦东新区等一批国家智慧治理试点城市为代表的实验区先试先行,到组建国家数据局,数字技术的运用触及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同时,也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提供保障。

 

为支撑数字化驱动基层治理方式变革,营造规范有序的数字治理生态,需构建普惠便捷的基层数字治理网络,推进基层数字治理精准化,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通过构建线上融合,线下聚合的治理体系、要素完备,配置均衡的治理平台、技术赋能,功能嵌套的治理机制、全民参与,多元协同的治理格局,实现四位一体全方位衔接,为助力基层治理实现政治建设、民生服务、协同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健全线上融合,线下聚合的治理体系,理清资源延伸服务触角。线上创新建设云网,变以往的人工处置为人机协同共治,精准感知、处置以及回应;线下聚合构筑人网,整合多方主体共同下沉至基层社区网格,汇聚起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的强大力量。

 

完善要素完备,配置均衡的治理平台,融合赋能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要素供给结构,实现市、县、镇、村四级治理资源全覆盖。基于城乡一体规划,秉持尽量少花钱、少给基层添负担原则,实现阵地叠加,集约化配置资源。探索资源多元供给,建立多方主体共建格局,最大限度满足基层治理发展需求。

 

优化技术赋能,功能嵌套的治理机制,统筹数据提升治理效能。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建立数据即时共享、合理交互的平台矩阵。依托议政、治理等内容叠加的多功能嵌套,实现基层治理机制的全方面融合。有效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等实现一室多用,助推阵地互联共享。

 

构筑一核多元,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提质增效激发治理动能。提高基层治理能力,需要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队伍,需要一批活跃、凝聚的代表群体,需要一群热心、积极的人民群众。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进居民自治和网格化治理,构建一批多中心、多功能的合作磋商平台,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制度框架与多元创新治理决策潜能同频共振。(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高质量建设全生命周期社区服务体系

葛天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增强发展的包容性,让全体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治理与服务应以人民至上为核心价值理念,其基本要义是全人群、全要素、全过程、全周期。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日益严峻。青壮年群体在工作压力增大的同时,还面临抚幼养老的双重压力。加之户籍制度以及工作和生活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了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回应,人民群众能够在其中充分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是应对少子化、老龄化问题的综合性、基础性的政策举措,不仅关乎中国人口结构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前途与命运;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有助于缓解青壮年群体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有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社区是联结国家、社会与家庭的关键场所,社区可以为居民提供最直接且最适切的服务与保障,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减轻青壮年群体的压力、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积极性。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强调对儿童、青壮年、老年等社会群体的需求满足,还强调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位社区居民包括常住外来人口、流动人口提供有针对性的、基础性的社区服务。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多方共治作用,优化社区资源配置;要充分发挥社区内部的代际互助,从而推动实现更大程度地居民自治。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深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的大同理想,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作者系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社区报/中国社区网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
目录